Page 33 - 1869
P. 33
原始阿贝力龙科
10 m 12 m 14 m 16 m 18 m
特征与习性 最新纪录 最早公布的种类
这种兽脚亚目恐龙的头小,前上颌骨牙 大虚骨形龙、独巧鳄龙、印度福左轻鳄 布氏毖鳄龙(Betasuchus bredai,在 1883
较大,短颈,前后肢各有四根指(趾),身 龙、细贾巴尔普尔龙、巴拉斯尔似鸟形龙、摩比 年被认为是“斑龙”):生存于晚白垩世晚期
体非常轻盈。 西斯似鸟形龙、重大伤形龙:它们都是阿贝力龙 的劳亚古陆中部(现荷兰)。它曾错误地被命
不同于一些有着前倾牙齿的恐龙,它们 超科恐龙,不过做出这些推测所根据的化石材 名为“似鸟多鲁姆”。这一名称是指它有可能
是几乎不挑食的肉食性动物。它们从角鼻龙 料都非常不完整。它们都是同时期的恐龙,来 与似鸟龙类是近亲,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
科演化而来,是阿贝力龙科的祖先。该类群 自印度斯坦(现印度)的拉米塔组(马斯特里 有效的命名。
中最知名的当属西北阿根廷龙科。 赫特期晚期,距今 6 900 万〜 6 600 万年)。它
食性:肉食性,捕食小型动物和(或) 们中很多个体也许仅属于西北阿根廷龙科的
鱼类。 一至两种。
时间范围 化石记录
生存时间及活动范围 骨头或牙齿 足迹 前两者兼有
从侏罗纪到晚白垩世晚期(距今 2.013 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 晚侏罗世
亿〜 6 600 万年),从化石记录可知,它们总
共存在了约 1.353 亿年的时间。
最小纪录 分类:较小型 等级 III
独特速龙(Velocisaurus unicus):生存于
晚白垩世晚期,分布于冈瓦纳古陆西部(现 早白垩世早期 早白垩世晚期 晚白垩世早期
阿根廷)。大多数已发掘的标本都差不多大,
整体比其他西北阿根廷龙科体型小。速龙的
体重与一只家猫差不多。它的体长是重大伤
形龙的 1/7,体重是重大伤形龙的 1/350。
最小的幼年标本 晚白垩世晚期
在新西兰发现了一只非常小的幼年恐龙个
始阿贝力龙
体的骨盆化石,该恐龙的长度应该不到 20 cm,
阿贝力龙超科
体重约 5.3 g。 西北阿根廷龙科 恶龙
阿贝力龙科
最古老纪录
里阿斯柏柏尔龙(Berberosaurus
liassicus):生存于早侏罗世(现摩洛哥)普 最奇异纪录 最新公布的种类
林斯巴期—托阿尔期,距今约 1.827 亿年, 诺氏恶龙(Masiakasaurus knopfleri): 孤独小匪龙(Dahalokely tokana,2013):
它可能属于原始阿贝力龙科,但是人们对此 生存于晚白垩世晚期,分布于冈瓦纳古陆中 生存于早白垩世早期的冈瓦纳古陆中部(现
存在疑问。晋宁郑氏足迹与西北阿根廷龙超 部(现马达加斯加)。不同于其他任何种类 马达加斯加)。正是这个时期,马达加斯加开
科留下的足迹一样,表现出足部的中趾比其 的兽脚亚目恐龙,它的前部牙齿前倾且回 始变成了一座岛屿。一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原
他两趾长出许多的特征。它有可能是由一只 钩,这可能是因为其食性非常特殊的原因。 始阿贝力龙科。
生存于早侏罗世(赫塘期,距今 2.013 亿〜
1.993 亿年)的泛大陆东部的阿贝力龙超科
恐龙留下的。 最小
纪录
独特速龙
标本: MUCPv 41
1 : 11.41
全长: 1.5 m
臀高: 41 cm
体重: 4.7 kg
化石材料:胫骨、距骨和不完整足部 幼崽
体型推测可信度:
50 cm 100 cm 150 cm 200 cm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