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1869
P. 29
原始鸟吻类
8 m 10 m 12 m 14 m
特征与习性 最古老纪录 似鸟龙留下的足迹被认为来自同时期的冈瓦
纳古陆中部(现以色列),它们可能属于这
这种兽脚亚目恐龙的头部不大,长着微 剑桥“牛顿龙”(“Newtonsaurus” cambrensis)
种类型的兽脚亚目恐龙。
型牙齿,或者没有牙齿,长颈,前后肢各有 是已知最古老的模式种,资料显示它生存
四指(趾)。前肢和掌部发育不完全,爪子 于晚三叠世晚期(瑞替期,距今 2.085 亿〜 最奇异纪录
适应涉水,身体非常轻。 2.013 亿年),分布于泛大陆中北部(现英格
最早的鸟吻类恐龙是小 兰)。硕大斯泰罗足迹群(之前被人称为鸟 难逃泥潭龙不同于其他已知的鸟吻类恐
型的非专性肉食性动物,它们是从腔骨龙超 形迹或者三叉戟足迹)被发现于泛大陆西北 龙,因为它的成年个体没有牙齿。其整体外
科恐龙演化而来,是角鼻龙和巨齿龙的祖先。 部(现美国新泽西州),同样古老,它们可 观与不会飞的鸟类非常相似。它的坐骨很
轻巧龙及其近亲从这条演化线中分离出来, 能属于一只原始鸵鸟。 长,这可能是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胃,就像
演化出一些类似于似鸟龙类和陆生鸟类的适 植食性动物一样。
应性。不过“轻巧龙”这一著名的名称,其
实并未被科学界所认可,后改为棘椎龙。 化石记录 骨头或牙齿 足迹 前两者兼有
食性:肉食性(捕食小型动物),杂食 生存时间及活动范围
性和(或)植食性动物。 晚三叠世 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
时间范围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恐龙出现于早侏罗
世时期(距今约 2.085 亿年) ,尽管一些非常
不完整的遗迹和遗痕反映它们可能出现在晚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早期 早白垩世晚期
三叠世时期。它们灭绝于晚白垩世早期(距
今约 9 390 万年)。从化石记录中可推测出,
它们存活了大约 1.146 亿年。
最小纪录 分类:小型 等级 II
难 逃泥 潭 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晚白垩世早期
生存于晚侏罗世(牛津期,距今 1.635 亿〜 最早公布的种类
1.573 亿年),分布于古亚洲大陆东部(现中
班氏轻巧龙(Elaphrosaurus bambergi,
国)。它的体型相当于一只伊比利亚猞猁。至
1920):生存于晚侏罗世,分布于泛大陆中
今为止,人们找到的所有难逃泥潭龙标本几
南部(现坦桑尼亚)。这是非洲最早被记录
乎都是未成年或幼年个体。它的体长是三角
的兽脚亚目恐龙。HMN Gr. S. 38-44 是一个
洲奔龙的 1/4,而后者的体重是它的 43 倍。
非常完整的标本,因优美的身材,以及快速
最新纪录
最小的幼年标本 奔跑的适应性,它曾在数十年间被认为是一
敏捷三角洲奔龙和似“轻巧龙”未定 种似鸟龙。
难逃泥潭龙的幼龙标本 IVPP V15303 是
种生存于晚白垩世早期(塞诺曼期,距今
该类群中最小的一个标本。体长大约 50 cm, 最新公布的种类
1.005 亿〜 9 390 万年),分布于冈瓦纳古陆
体重为 340 g。
中部(分别为现摩洛哥和苏丹地应)。一些 西 氏 卡 马 利 亚 斯 龙(Camarillasaurus
cirugedae,2014):生存于晚白垩世中期,
分布于劳亚古陆中部(现西班牙)。它的信
坚尾龙科
塔奇拉盗龙 最小 息在 2012 年以电子版的形式对外刊登,并
鸟吻类 三角洲奔龙 纪录
坚尾龙类 轻巧龙 于 2014 年正式发表。
泥潭龙
角鼻龙类
角鼻龙科
难逃泥潭龙
1 : 13.70
幼体
标本: IVPP V15924 标本:IVPP V15303
全长: 1.8 m
臀高: 70 cm
体重: 15 kg
化石材料:躯干骨
体型推测可信度:
50 cm 100 cm 150 cm 200 cm 250 cm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