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1869
P. 25
原始蜥臀目
5 m 6 m 7 m 8 m 9 m
特征与习性 最小的幼年标本
是已演化成的恐龙最古老的足迹纪录,地质
这种恐龙的脑部大,牙齿呈刀锋形,脖 不完整股骨 ZPAL V.39/47(波兰)可能 年代处于中三叠世(安尼期〜拉丁期,距今
子相对较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躯体 属于一只幼年艾雷拉龙科恐龙。人们还发现 约 2.42 亿年) 。还有其他更古老的足迹(现
较健壮,尾巴长。有些恐龙的下颌骨有两 它与其他更大的个体有关联,这些个体可能 捷克),但可能属于恐龙形类恐龙。
处关节咬合部,这种结构可以使下颌有更 长达 2.4 m,重达 34 kg,而最小的个体只有
大的灵活性,以适应撕咬大体积动物时的 约 1.35 m 长,6 kg 重。
强大力量。
化石记录
原始蜥臀目恐龙是从原始恐龙形类演化 骨头或牙齿 足迹 前两者兼有
生存时间及活动范围
而来的,它们是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恐龙的
中三叠世 晚三叠世
祖先。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恐龙,再加上鸟
臀目恐龙,便构成了整个恐龙类群。
食性:肉食性,捕捉小型或大型动物。
时间范围
它们可能出现在中三叠世到晚三叠世
(距今 2.472 亿〜 2.013 亿年),持续生存了
约 4 590 万年。 最新纪录 最奇异纪录
一块属于克罗姆霍无父龙的带牙齿上颌 月亮谷始盗龙(Eoraptor lunensis):发掘
最小纪录 分类:较小型 等级 I
骨,在泛大陆中北部(现英格兰)被发掘, 于泛大陆西南部(现阿根廷),属于晚三叠世。
标本 VMNH 1751 被错误地确定为一种 这只恐龙生活于晚三叠世末期(瑞替期,距 它有非常大的双眼,并与兽脚亚目的曙奔龙一
克罗姆霍无父龙(Agnosphitys cromhallensis)。 今 2.085 亿〜 2.013 亿年)。它可能和瓜巴龙 样,颌部有一些发育不全的牙齿。
它是原始蜥臀目恐龙中最小的一只,长仅 1 m, 类似,而后者属于恐龙形态类。
体重为 1.3 kg。尚不清楚它是幼年还是成年 最早公布的种类
个体。它曾生活在晚三叠世(瑞替期,距今 最古老纪录 原始“槽齿龙”(1905):发掘于泛大陆
2.085 亿〜 2.013 亿年)的泛大陆中北部(现
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距今 2.37 亿〜 中北部(现波兰)中三叠世地层,可能属于
英格兰),长度是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龙的 2.27 亿年)存活着很多种类的原始蜥臀目恐 一只恐龙,或者是一只原始主龙类动物。对
1/5.3,体重是它的 1/280。 龙,其中有普氏南十字龙、伊斯基瓜拉斯托 于西里西亚“镰齿龙”(1910)也存在同样的
艾雷拉龙、马勒尔艾沃克龙和月亮谷始盗龙, 疑问,它的牙齿类似于兽脚亚目恐龙牙齿。
它们来自泛大陆南部到西部(现印度和阿根
廷)。其他已知较古老的有中三叠世(安尼 最新公布的种类
期,距今 2.472 亿〜 2.42 亿年)来自泛大陆
尼亚萨龙 帕氏尼亚萨龙(Nyasasaurus parringtoni):
南十字龙 中南部(现坦桑尼亚)的帕氏尼亚萨龙,它
恐龙总目 蜥臀目 艾雷拉龙科 艾雷拉龙 发掘于中三叠世的泛大陆中南部(现坦桑尼
们可能属于非常原始的蜥臀目恐龙,但遗憾
钦迪龙 亚)。1967 年,它以“克氏尼亚萨龙”的名称
始盗龙 的是,这个标本非常不完整,不能够确定它 出现在一篇论文中,但直到 46 年后的 2013
蜥脚亚目 的正确形态。跷脚龙足迹化石(法国)可能
瓜巴龙 年才被正式展出。
鸟臀目
兽脚亚目
似克罗姆霍无父龙
幼体
标本:ZPAL V.39/47
最小
纪录
1 : 6.90
标本: VMNH 1751
全长: 1 m
臀高: 30 cm
体重: 1.3 kg
化石材料:带牙齿的上颌骨
体型推测可信度:
20 cm 40 cm 60 cm 80 cm 100 cm 120 c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