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二战史诗三部曲
P. 32
淋淋的揭幕式。盟军的策划人员后来才知道德军在港口构筑的工事有
多坚固,加军伤亡达 3,369 人,其中有 900 人战死,那次突袭是场灾
难,但却震惊了希特勒。他对麾下将领大发雷霆,“大西洋壁垒”务
必以最快速度完成,以“狂热”的方式赶工。
确实如此,成千上万的奴工昼夜不停修筑工事,浇灌数以百万吨
计的混凝土。工事的混凝土使用得太多,以至希特勒治下的欧洲,任
何其他工程都不可能得到混凝土;订够的钢筋数量多得惊人,但这种
材料极其缺乏,迫使工兵在缺乏钢材的情况下施工。结果,有些碉堡
与工事群只用可以部分转动的旋转炮塔充当碉堡上方掩护,但还是需
用钢材装甲,这种设计也使得火炮的射界受限。工事建构对物资与装
备的需求太大,迫使德国拆除法国以前的马其诺防线和德国国境工事
(齐格菲防线)的部分材料,转移到“大西洋壁垒”来。虽然有 50 多
万人施工,但到 1943 年年底,即便“壁垒”离完工还很远,这些工
事却是真实的威胁。
希特勒知道登陆一定不可避免,这时他却要面对一个更大问题:
找出几十个把守这些增加的防务的师级部队。在苏联境内,德军力图
据守长达 3,200 公里长的东线战场,以对抗苏军残酷无情的攻击,但
一个师又一个师遭红军消灭;在意大利,自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
后,德军就遭受了沉重打击,数千人部队依然遭牵制。1944 年,希特
勒被迫在西线增兵,用的是一种奇特的混合式补充兵——老头、小孩
子、在东线被打趴的残部,从各占领国家强迫征来的“志愿兵” (略
略一算,就有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各国) ;甚
至还有两个苏联师,由苏军士兵组成,他们宁愿为纳粹作战,也不愿
待在战俘营里。这些部队作战能力令人存疑,但却填补了空隙。何况
希特勒还有久经战阵的部队和装甲师,到 D 日前,他部署在西线的兵
14 最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