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二战史诗三部曲
P. 31
使欧洲成为“坚不可摧的要塞”。而在这年的 12 月美国参战后,元
首向全世界嚷嚷:“一连串的坚固据点与庞大工事,起自希尔克内斯
(Kirkenes,挪威与芬兰国界)……直到比利牛斯(Pyrenees,法西边
境)……这是本人毫不动摇的决心,要使这道前线在对抗敌人时牢不
可破。”
这是一种荒唐而不实际的吹嘘,这一路下来如果不计算曲折的海
岸线,从北冰洋直到南方的比斯开湾,便绵延长达 4,800 公里。
即便在海峡最狭窄的部分,防止从英国直接横越海峡的所在,这
种工事也不存在。可是希特勒对要塞的观念相当着迷,当时担任德国
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的弗朗茨·哈尔德(Franz Halder)上将,对希特勒
提出他那项狂热方案的情形,还记得很清楚。哈尔德对希特勒不肯进
犯英国感到不可原谅,因此对这一套想法很冷淡。他大胆提出对工事
的意见时说,“如果需要工事”就应当构筑“远在舰炮射程以外的海
岸线后方”,否则部队就会被炮火钉死。希特勒大踏步冲过房间,走
到一间铺有一幅大地图的桌子边,发了整整长达 5 分钟的脾气,他握
紧拳头捶打地图,厉声高叫:“炸弹和炮弹会落在这里……这里……这
里……和这里,就在壁垒的前面、后面和壁垒的头上……但是部队在
壁垒里却很安全!然后他们就会出来作战!”
哈尔德一句话也没吭,可是他知道,就如同统帅部其他将领都知
道的,即使第三帝国有着这些使人沉醉的胜利,元首也害怕——使德
国处于两面战场——反攻。
然而,对工事进行的工作依然不多,到了 1942 年,当战争的趋
势开始不利于希特勒,英军突击队开始袭击欧洲“坚不可摧”的堡
垒。然后就来了一场战争中最血淋淋的突袭,那一次有 5,000 多名英
勇的加拿大士兵,在迪耶普(Dieppe)登陆,那是登陆欧洲的一次血
第一部 焦急等待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