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我不吃早餐
P. 61

力不集中,比如边看电视边吃薯片,食物摄入量平均增加 76%。因为分心
                 的人,不仅吃的时候不用心,甚至对吃东西这件事没什么记忆,于是吃下

                 一餐的时候会假定自己一定已经饿了。“两餐之间不进食”这一古老的禁
                 令背后蕴含着智慧。

                     另一个社会信号是同伴。在约翰 · 德 · 卡斯特罗的几个被大家熟知的
                 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如果你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吃饭,你的进食量会增加

                 35% ;如果你和三个人一起吃饭,你的进食量会增加 75% ;如果你和六
                 个人一起吃饭,你的进食量会增加 96%。正因为如此,万辛克才在《无意

                 识进食》一书中说“肥胖会传染”。
                     人类并不是唯一会被同伴影响进食量的社会性动物。早在 1929 年,

                 人们就发现,一只单独圈养的鸡在吃饱后会停止进食,如果往笼子里放入
                 另一只鸡,它会再次进食。猪、鱼、老鼠、沙鼠、狗和灵长类动物,都是

                 如此。社会性动物在进食方面,也具有社会性。万辛克甚至表示,我们在

                 餐厅点菜的数量会受到服务员体重的影响,“如果是比较重的服务员为顾
                 客服务,那么顾客点甜点的概率会增加四倍”。

                     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磨炼出了寻找社会认同的属性,我们吃东西不
                 仅受自身饱腹感支配,同时也会受社会和心理选择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

                 中,即便饱腹感已经得到满足,我们还能继续吃。
                    (在本书中,我顺从学术界的惯例,将当代发病率超高的肥胖症和糖

                 尿病描述成“流行病”或“大流行”。最初这两个词的定义是人际传播疾
                 病,但是现在过度进食也具备了社会传播属性,用它们来描述肥胖症和糖

                 尿病也合情合理。)



                 有一个例外
                     虽然通常情况下有人陪同会吃得多,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个研

                 究小组在他们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一堂有关“熟络”的课程,过程




                                                                       PART 3  早餐迷思    43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