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82
龙,当他在众人的质问与请求下点了眼睛之后,须臾雷电交加,二龙
破壁而去。他曾画过两个天竺(印度)僧人,后来经侯景之乱被拆散
为二卷,唐朝时候分散在两家收藏,收藏者竟然梦见天竺僧人来请求
设法和他的失散的同伴合在一处,收藏者照着做了,自己患的疾病也
痊愈了。润州兴国寺有鸠鸽栖息梁上,秽污了佛像,便由张僧繇在东
壁上画一鹰,西壁上画一鹞,都是侧首向檐外看,自此以后鸠鸽就不
敢再来。这些传说都说明了张僧繇的作品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他作画很勤,被形容为“手不释笔,俾昼作夜,未尝厌怠,……
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他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儿子善果、儒童
也都善画,南北朝后期的画家多受他的影响。他创立了佛像绘画及雕
刻中的“张家样”,是唐朝吴道子出现以前最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
唐代评论家认为,张僧繇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前代画家之最有
成就者。
他的作品取材是多方面的,虽然传说他一生画佛像最多,而从唐
代记载的他的作品题目上可见,风俗画也不少。他的笔法被称为“疏
体”,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与顾、陆的“密体”不同。他的
用笔有“点、曳、斫、拂”,与顾、陆的连绵循环的线条不同。由此
可见,古代为了表现对象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笔墨技法。
他最引起近代学者讨论的事迹是他曾在南京一乘寺门上用天竺法
画的“凹凸花”,“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结
果群众都很惊异,而称这个庙为“凹凸寺”。由此故事中可见,这种
画法是稀罕的,并不是普通流行的,而这种画在门上的建筑装饰,不
是一般的绘画。此种印度画法,就文字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装饰图案
54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