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80
在洛水之滨遥望,那寄寓着他苦恋的、美丽的洛水女神,出现在平
静的水上。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洛神的身
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意,这样的景象正是诗
人多情的眼睛之所见。曹植在原来的诗篇中曾用“凌波微步,罗袜
生尘”来形容洛神在水上的飘忽往来。这两句充满柔情蜜意和微妙
感受的诗句,成为长期传颂的名句,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画中的诗意。
这一富有文学性的《洛神赋图》,描绘了人的感情活动,所以在古代
绘画发展上有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的著作《魏晋胜流画赞》(一向被标为顾恺之的文章),此
篇讲临摹的方法,以及选绢、着色、布局、画山、画人应该注意的事
项,其中保存了一些作画的经验。他的又一著作《画云台山记》,是
一篇有历史价值的文章。文字中有很多错乱,但大致可以看出是描述
一幅分为三段的云台山图。云台山是道教的祖师张道陵修道成仙的名
山。这幅图描绘天师张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来考察其弟子们,其
中唯赵升、王长二人信心最坚。文章中又描述了画中的山石涧流的险
峭之势,山峰上有孤松,山中穿插着凤鸟“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
翼”,白虎“匍石饮水”等。这篇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山水画的
内容和风格。早期山水画是包含了神仙怪异的因素的。南北朝的道教
徒宗炳、王微的论述山水画的文章也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出也是从求
仙访道的思想出发的。对于早期山水画的古拙的风格,我们从南北朝
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画中都可以得到相似的、进一步的认识。
52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