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1
P. 90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经》,《四
部丛刊》本,页一至七)
依此言,则凡有孝之德者,必有一切诸德,故孝为一切道德之
根本也。此种学说在汉时极有势力,在汉时“孝弟力田”者,皆受奖
励。汉之诸帝谥号,上皆冠孝字,可见其对于孝之特别重视矣。
【注一】以孝为一切道德之根本之说,当系后起。《论语》中载孔
子言孝之言甚多。又谓:“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
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学而》,《论语》卷一页四)此谓仁之要
素,为推己及人。己之所亲对己之关系,至亲至密,若对于己之所
亲,尚不能推,则对于别人,当更不能推矣。故推己及人,须自己之
所亲始。此孝弟所以“为仁之本”也。孔子、孟子皆注重孝,但未以
孝为一切道德之根本。一切道德之根本为仁,仁者自然孝。孟子所谓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注二】《礼记》中此诸篇之作者皆以其所述为曾子之言。《孝经》
一书,亦标明为孔子答曾子之辞。盖曾子在当时以孝名,故孟子数称
曾子事曾晳之道,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不过曾子虽有孝行,而
以孝为一切道德之根本之说,是否果曾子所主张,不易断定。盖孟荀
于此皆未言及,而《礼记》中所述某曰某曰甚滥,几不能辨何者真为
某曰也。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标题为编者所加
74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