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1972
P. 73
叁 总释、总例 035
殿 堂附
【原文】
《仓颉篇》:殿,大堂也。徐坚注云:商周以前其名不载,《秦本纪》始曰“作
前殿”。
《周官 · 考工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殷人重屋,堂修七
寻,堂崇三尺;周人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郑司农注云:修,
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今堂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
半。商度以“寻”,周度以“筵”,六尺曰步,八尺曰寻,九尺曰筵。
《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墨子》:尧舜堂高三尺。
《说文》:堂,殿也。
《释名》:堂,犹堂堂,高显貌也;殿,殿鄂也。
《尚书 · 大传》:天子之堂高九雉,公侯七雉,子男五雉。雉长三丈。
《博雅》:堂堭,殿也。
《义训》:汉曰殿,周曰寝。
【译文】
《仓颉篇》中说:“殿,就是大堂。”(徐坚注释说:商代、周代以前殿的名称
未见记载,《秦本纪》中才开始有“先作前殿阿房”一说。)
《周官 · 考工记》中说:“夏后氏修建的明堂,南北向距离为十四步,东西向
宽度为十七步半; 殷商人用来宣明政教的大厅堂,南北向距离为七寻,堂基高
为三尺;周代人修建的明堂,东西向宽度为九筵,南北向长度为七筵,堂基高
为一筵。”(郑司农注释说:修,南北向的深度(或长度)的意思。夏朝的时候
用“步”为单位来度量距离,比如堂修十四步,其宽度最好是四分修之一,也就
是说堂的宽度为十七步半。商朝的时候用“寻”为单位来度量距离,周朝则用
“筵”为单位来度量距离。基本的换算公式为:六尺为一步,八尺为一寻,九尺
为一筵。)
《礼记》中说:“天子的朝堂高度为九尺,诸侯的宫府高度为七尺,大夫的厅
堂高度为五尺,士的厅堂高度为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