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1957
P. 69
度”;张衡仿他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这种赋铺叙
历史地理,近于后世的类书;是陆贾、荀卿两派的混合,是散文的
更进一步。这和屈、贾言情之作,却迥不相同了。此后赋体渐渐缩
短,字句却整炼起来。那时期一般诗文都趋向排偶化,赋先是领着
走,后来是跟着走;作赋专重写景述情,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讽谏。
这种赋发展到齐、梁、唐初为极盛,称为“俳体”的赋。“俳”是游
戏的意思,对讽谏而言;其实这种作品倒也并非滑稽嫚戏之作。唐
代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不再重排,偶尔趋向散
文化,赋体也变了。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虽然有韵而全篇散行,排偶极少,比《卜居》《渔父》更其散文的。
这称为“文体”的赋。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那种
赋定为八韵,调平仄,讲对仗;制题新巧,限韵险难。这只是一种
技艺罢了。这称为“律赋”。对“律赋”而言,“排体”和“文体”的
赋都是“古赋”;这“古赋”的名字和“古文”的名字差不多,真正
的“古”如屈、宋的辞,汉人的赋,倒是不包括在内的。赋似乎是我
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
是诗。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
先秦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