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64

块修建的小室内部的全部壁画装饰。

               石祠面宽约 2 米,进深约 1.5 米,正面高约 1.2 米,山墙面高约 1.6
           米。左墙山尖下是东王公,右墙山尖下是西王母,并且有各种神异的怪

           兽及飞翔的仙人围绕着他们。屋顶内面是各种祥瑞的形象,如神鼎、麒
           麟、青龙、白虎、蓂荚等。三面墙壁的图像是连续的,上半分为两列,

           下半左右两墙为两列而集中到后墙的一整幅楼上楼下的宴饮场面。
               第一层是古代帝王和列女;第二层是孝子义士;第三层主要是

           刺客;第四层是死者的生前生活,最后一段“县功曹迎处士”,正是
           武梁自己的事迹。他一生研究并教授《诗经》和其他古代典籍(古文

           字、诸子及传记等),曾屡次谢绝了州郡征召做官的机会。
               武梁祠画像石的作者名为卫改,在武梁碑的文字中称他为“良匠”。

               武氏祠其他画像石,就出土时的位置,被黄易分为前石室、后石
           室、左石室三组。前石室现在已被公认为是武荣祠,左石室被认为可能

           是武斑祠,后石室可能是武开明祠。武开明是武梁的弟弟,武斑和武荣是
           武开明的儿子。如此,则武氏祠包括了至少四个石祠。

               武氏祠前的双阙上也有楼阁、人马及动物等装饰意味的画像,其
           间也有周公辅成王等故事。这一对阙建于建和元年(公元 147 年),

           上面有隶体的铭刻 93 字,说明是武梁、武开明等兄弟以孝子的名义
           为他们的父母建立的,并说明造阙的石工是孟李和孟卯兄弟,花钱 15

           万。又阙前一对石狮子现在只存一个,作者名孙宗。
               武氏祠诸画像石的刻法可称为“减底法”,人物及一切形象都是

           平面凸出,纵列的密密的细线铲底,有剪纸的效果。
               汉代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大致不出孝堂山石祠和武氏祠的范围。



           36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