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63

石室中央的三角石右面似是“泗水取鼎”的故事和一些祥瑞物如

               连理树、比翼鸟、天吴等。左面是有人从桥上堕于水中,正在打捞的
               景象。上方有霓虹和神人等。其底面是日(中有赤乌)、月(中有蟾

               蜍)、织女、牵牛、北斗等星象。
                   可见郭巨祠画像石的题材包括范围很广,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和生活景象。其中,战斗图和泗水取鼎图其构图的经营、情节表现得
               较完整,其余多是单纯的排列。人物形象以侧面为最多,缺乏表情,

               全身动作姿态变化不多,但有明显的区别。郭巨祠石刻可以代表汉代
               画像石中在技法及风格上最质朴单纯的一种。

                   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 15 千米处,在过去是汉代画像石中最有
               名者。因为其中一部分画像石和碑记,在宋代就被学者洪适在他的著作

              《隶释》中加以描述,并且也曾记载在另一宋代学者赵明诚的著作《金石
               录》中。清代研究古代铭刻的有名学者黄易,在 1786 年发掘武氏祠的

               全部画像石,并为之奔走计划,加以保护。黄易的工作是我国早期考古
               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黄易的发现和在他以后的零星的发现计有:武氏双

               阙(建和元年,公元 147 年立)、武斑碑(建和元年,公元 147 年立)、
               武荣碑(永康元年,公元 167 年立)及画像石 45 块,石柱及柱头各 3

               个,还有一尊石狮。宋代学者记述的武梁碑和武开明碑,则已佚失不见。
                   武梁祠(元嘉元年,公元 151 年)是最早发现的,因此,过去也

               习惯用此名称包括全部画像石,实际上应该只指其中的五块画像石,
               即组成一个结构最简单的石祠的左、右、后三壁,以及屋顶向前向后

               的两坡。正面中央的石柱则已遗失。
                   武梁祠的画像石,如果恢复它们原来的位置,可以看出这一用石



                                                       秦汉三国时期的艺术    35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