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69
卧马、卧虎、卧牛、卧猪、矮人、人抱熊和怪兽食羊,都是整石雕
成,长度都在 2 米至 3 米之间。
“马踏匈奴”的雕刻是对汉代历史现实的有力概括。虽然受时代
所限制,但是整个作品还是有力地歌颂了为解除边患而斗争的英雄
气概。
卧虎嘴部咀嚼动作和跃马将欲起立的全身动作,都表现得真实生
动,而整个造型能看出对象的体魄特点:虎的圆浑、马的劲健等等。
其他一些形象,特别是食羊怪兽的那种夸张的凶猛神气表现得很充
分。总之,每一种石雕都具有鲜明的、统一的、完整的内在特性,在
这一点上,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达到了纪念碑雕刻的效果。
霍去病墓前石雕和河南中岳庙及山东曲阜的石人一样,在制作上
都是利用了原来石料的形态,把原料的物质形态统一在艺术的造型设
计之中。在造型上利用大体大面,有明显的体积感,并且圆雕、浮雕
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卧虎身上的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影是浮雕),
这都是造型技术的运用服从主题和创作意图的大胆创造。
西安城西约 40 里处的斗门镇附近,汉代昆明池的遗址还遗存有
东西相隔 3 里的石雕织女像和牵牛像,制作的年代为公元前 120 年
前后。
高颐墓及武氏祠的石狮子,都是昂首、张口、吐舌的姿态,夸张
的表情,是汉至六朝这一流行题材的早期代表作,这一动物形象又名
“天禄”及“辟邪”。河南南阳宗资墓的一对,各在肩上刻出了名字,
早在宋代就已引起了考古学者的注意。
汉代雕塑品中的陶俑等各种殉葬用的明器,丰富地表现了当时
秦汉三国时期的艺术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