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38
P. 45

发展至元代,茅台村落出现。至元代中期,酱香
                    型定型。据茅台村存明朝《邬氏族谱》,所绘邬氏家族

                    居住地形图中便有酿酒作坊。



                         明末清初:回沙茅台
                         明末清初,茅台村酿酒时在烤过酒的糟中加入高

                    粱,俗称“沙”,再进行发酵。烤酒的“糙沙”工艺、

                    茅台酒的“回沙”工艺初具雏形。“风曲法酒”最终衍
                    生为“回沙茅台”,曲酒问世。此时期,文人酒宴较之

                    唐宋更为兴盛。
                                                                                       宋代酒爵
                         至清代,贵州地区的白酒酿造已历经千余年,夹
                    酒、女酒、窖酒、蓼花酒、刺梨酒等各种工艺的酿造酒

                    层出不穷,品质也各有高低。曾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

                    书的淮安人李宗昉在其著《黔记》中载:“咂酒(即钩

                    藤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日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
                    以草塞瓶头,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之,

                    视水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者以多酿此为胜”,又载

                   “夹酒,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之酿造方

                    式。“茅春”是一种劣质白酒,而“茅台烧”是由“茅
                    春”经勾兑、加热、储藏而来,其口感和品质明显优于

                   “茅春”。


                         清末:茅台酒

                         清康熙四十三年(     年),茅台村杨柳湾酿酒作

                    坊参考各种酿酒工艺,用赤河之水酿制玉液琼浆,最终
                    酿出之酒有别于他处,袭地得名“茅台”。                                    道光《遵义府志》中载:“茅台酒,仁怀城
                                                                           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
                         茅台酒在清代的兴盛发展,与乾隆时期开修赤水                             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
                                                                           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
                    河,使茅台村成为黔南重地有关。古语云:“蜀盐走贵                               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
                                                                           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
                    州,秦商聚茅台。”据三百梯出土“路碑”中记载,可                               下二万石。”
                                                                                                               45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