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00
P. 39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025
种纠纷。《南京条约》以后,外人初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城内
租借民房;后来他们感觉城内街道狭小,卫生情形也不好,于是请求
在城外划一段地作为外人居留地区。上海道台也感觉华洋杂处,不便
管理,乃划洋泾浜以北的小块地作为外人住宅区。这是上海租界的
起源。广州十三行原在城外,鸦片战争以前,外人是不许入城的。广
州人简直把城内作为神圣之地,外夷倘进去,就好像于尊严有损。外
人也是争意气,他们以为不许他们入城,就是看不起他们。耆英费尽
苦心调停于外人与广州人民之间,不料双方愈闹愈起劲。道光二十七
年,英人竟兵临城下,要求入城。耆英不得已,许于两年后准外人入
城,希望在两年之内,或者中外感情可以改良,入城可以不成问题。
但当时人民攻击耆英者多,于是道光调他入京,而升广东巡抚徐广缙
为两广总督,道光给徐的上谕很清楚地表示他的态度:
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嗣后遇有民夷交涉
事件,不可瞻徇迁就,有失民心。至于变通参酌,是在该署督临
时加意权衡体察,总期以诚实结民情,以羁縻办夷务,方为不负
委任。
徐广缙升任总督以后,就写信问林则徐驭夷之法。林回答说:“民
心可用。”道光的上谕和林则徐的回答都是士大夫阶级传统的高调和
空谈。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固不可失,可是一般
人民懂得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该负责指导舆论。如不指导,或指
导不生效,这都是政治家的失败。徐广缙也是怕清议的指责,也是把
自己的名誉看得重,国家事看得轻。当时广东巡抚叶名琛比徐广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