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1972
P. 80

042  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





            设定水渠的深度,寻找修建城墙所需的土石材料,研究取土的方向和远近,计划

            整个工程竣工的日期,统计服劳役的人工,考虑材料的用度,预支需要的粮食,
            以便参与建城的诸侯国共同承担,于是,整个设计就此定案。”
               《春秋公羊传》中说:“城雉是什么呢?五板为一堵,五堵为一雉,百雉为一

            城。” (天子修建的城邑方圆上千雉,高为七雉;王公诸侯修建的城邑方圆上百雉,
            高为五雉;子爵和男爵修建的城邑方圆五十雉,高为三雉。)
               《礼记 · 月令》中说:“每年农历七月,可以修补城墙;农历八月,可以修筑

            城墙。”
               《管子》中说:“修建在里面的称为城,而修建在外围的则称为郭。”
               《吴越春秋》中说:“鲧修筑内城用来保卫君主,建造外城用来守护百姓。”
               《说文解字》中说:“城,用来容纳子民。”“ 墉,就是城墙。”“堞,就是城墙

            上的女儿墙。”
               《五经异义》中说:“天子的城邑高度为九仞,王公诸侯的城邑高度为七仞,
            伯爵的城邑高度为五仞,子爵和男爵的城邑高度为三仞。”

               《释名》中说:“城,就是盛,用来容纳国都。”“郭,就是廓,廓坐落在城
            外。”“城上的矮墙叫作睥睨,就是说可以通过矮墙上的垛孔进行窥视,以便监视
            异常的情况;这样的矮墙也叫作陴,就是说陴可以增加城墙的高度;这样的矮墙

            还叫作女墙,就是说它与城墙相比显得很卑小,就像女子与丈夫相比一样。”
               《博物志》中说:“大禹建造城郭,强大的时候有利于进攻,弱小的时候有利
            于防守,敌对的时候有利于作战。修建城郭就是从大禹时期开始出现的。”






             知识小
                        中国早期的城池,绝大多数是土筑,直到明代以后,修建城池

             链接     时才开始用砖砌墙,所以可以说在明代以前,城池大多都是一副黄秃
                    秃的模样。之前的城墙都是版筑,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

                   (版)相夹,两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住,然后
                    在两板之间填满泥土,用杵筑(捣)紧,筑毕拆去木板、木柱,即成
                    一堵墙。所以,为保证牢固度和强度,土筑的城墙只能往高、大、厚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