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1908
P. 32

孩子就像海绵,吸收并模仿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

            一句话。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否在教他们,孩子每时
            每刻都在观察并学习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喜欢抱怨,比

            如抱怨孩子、怨天尤人,那么我们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抱怨他
            人,甚至教孩子贬低自己。这时,父母引导孩子看到的世界总

            是阴暗消极的一面,而不是阳光积极的一面。
                批评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语气、态度,甚至眼

            神。我们知道如何用谴责的眼神或者批评的口吻,来增强说话
            时的抱怨语气。要知道,年幼的孩子对他人的说话方式尤为敏

            感,会记在心上。例如,一位家长说,“该走了”,语气里没有
            任何其他含义;而另一位家长,因为赶时间有点不耐烦,虽然

            说同样的一句话,语气里却隐藏的含义是——都怪你耽误了这
            么长时间!虽然这两种方式不能保证提醒有效,但孩子接收到

            这两种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第二种可能会让孩子产
            生自责的情绪体验。

                诚然,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讨厌的事物,会时不时地发
            牢骚。我们在发牢骚时可能孩子就在身边,但这并不意味着让

            孩子生活在一种消极抱怨的氛围中。如果父母过度地抱怨、发
            牢骚,不管是针对谁,日积月累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消极、抱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