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谢谢你是我妈妈
P. 67
今日以前的历史不能避免战争,今日以后的历史(世界未大
同前)大概也不能避免吧?列国之力的尖锐,均向着战争而跃动,
战争随时有爆发的可能。然而开战易,收获战胜的成果难。老子
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求善
后的放弃责任之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媾和条约签订了不过二十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
而第三次大战又似在酝酿了。正如孟子说:“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久也。
基于上述的理由,战争(以及战斗)以大巧而做迅速的处理,迅速
结束为最佳。反之,仅弄小巧,延长战争时间,我未见过得到善果的!
拙巧真义
【拙速】拙字,见解不一,据编者的研究,此非真拙——无谋
无策,乃为老子所说“大巧若拙”意。按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
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或“大智若愚”意。真拙是不成
的,孙子不是把“智”列为将帅所应具的五大要素的第一位吗?
足证此“拙”为“大巧”或“大智”。而“巧之久”的“巧”,乃
为小巧。大巧与小巧不同,所谓小巧者,不顾将来,不管整个局
势,仅是立异为高,醉心目前的利益,大巧反是。一八六六年普
奥之役,普军大胜,若依毛奇的主张,乘势追击,可以击灭奥军,
而陷其首都;但俾斯麦从政略上着眼,则制止追击,意在避免结
成万世不解之仇,阻碍将来联合对付其大敌——法国。后来竟得
《孙子兵法》详解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