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谢谢你是我妈妈
P. 50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不胜。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
               上述五事,凡为主将者虽已听过,但求其能知能行的,那就难
           了。故能知能行的(即能取得人和,利用天时与地利,善选择将才,
           健全军制等),就可取胜,反之则败,这是战争的基本论。


              【将】在我国古代有主将及偏将、裨将之分。主将如今之总司
           令、总指挥等。偏将如今之军、师长等。裨将如今之参谋长等。

           本书中将字很多,有的指主将,有的指偏将或裨将,有的统括一
           般将官,这是读者要注意的。【知】孙子所用知字,多含能行意,
           即能知能行意。



               故校之以计,而索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其情,
               解释见前。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
               曰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负矣。
               双方的元首,谁是有道的(有道则得人和,内部团结);将帅哪
           方有才能(以智、信、仁、勇、严为标准),哪方无才能?天时地利
           哪方是有利的?切实执行法律命令的是敌国或我国?兵士多寡与其武
           器精劣的比较情况如何?教练熟的与不熟的分别是哪方?哪方赏罚严
           明,哪方乱赏滥罚?若比较计算这七项,则在未战前,就可以断定胜
           负了。


               本节,在今日观之,编者以为应补充三项: (一)财政孰足,
          (二)生产(农工业)孰富, (三)外交孰利,未审读者以为何






           36   黄埔军校《孙子兵法》课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