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00
P. 20
006 中国近代史
章,只好容忍。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 ,外人的
态度就慢慢地变了。这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大部分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手里。在广州的外人之中,英国已占领了领袖地位。英国此时的工业
革命已经起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地变为机械制造。海外市场在英
国的国计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紧要。中国对通商的限制,英国认为最不
利于英国的商业发展。同时英国在印度已战胜了法国,印度半岛全入
了英国的掌握。以后再往亚东发展也就更容易了,因为有了印度作发
展的根据地。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看。英国人以为
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做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
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乾隆五十七年)正是乾隆帝满
八十岁的一年,如果英国趁机派使来贺寿,那就能得着一个交涉和促
进中英友谊的机会。广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虚荣心,竭力怂恿英国派使
祝寿。于是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伯爵为全权特使来华。
马戛尔尼使节的预备是很费苦心的。特使乘坐头等兵船,并带卫
队。送乾隆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用意不外要中国知道英国是
个富强而且文明的国家。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
的礼俗,唯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第一,英
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
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
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它一个小岛,
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在乾隆帝方
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
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