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1985
P. 49
要模仿宋朝的文物制度,享受中国劳动人民所累积
起来的工艺美术的精华,尤其是在建筑方面。金朝
是由 1149 年起开始他们建筑的活动,迁都到了燕
京,称为中都,就是今天北京的前身,在宣武门以
西越出广安门之地,所谓“按图兴修宫殿”“规模宏
大”,制度“取法汴京”,就都是慕北宋的文物,蓄
意要接受它的宝贵遗产与传统的具体表现。“千步
廊”也就是他们所爱慕的一种建筑传统。
金的中都自内城南面天津桥以北的宣阳门起,
到宫门的应天楼,东西各有廊二百余间,中间驰道
宏阔,两边植柳。当时南宋的统治者曾不断遣使到
“金廷”来,看到金的“规制堂皇,仪卫华整”写
下不少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曾用优越的口气说金 二九
的建筑殿阁崛起不合制度,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建
筑“工巧无遗力”。其实那一切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
劳动人民勤劳的创造,是他们以生命与血汗换来的,
真正的工作是由于“役民伕八十万,兵伕四十万”
并且是“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的牺牲下做成
的。当时美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的果实,却被统
治者所独占。北宋时代商业性的市廊改为御廊之后,还是市与宫之间的建
筑,人民还可以来往其间。到了金朝,特意在宫城前东西各建二百余间,
分三节,每节有一门,东向太庙,西向尚书省,北面东西转折又各有廊百
余间,这样的规模,已是宫前门禁森严之地,不再是老百姓所能够在其中
贰
走动享受的地方了。
故宫南的天安门
到了元的大都记载上正式地说,南门内有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
门,门内二十步许有河,河上建桥三座名周桥。汴梁时的御廊和州桥,这
时才固定地称作“千步廊”和“周桥”,成为宫前的一种格式和定制,将它
广场
们从人民手中掳夺过去,附属于皇宫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