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48
青铜器都是铸成的,不是敲击或剜凿成的。铸造是把原料放在熔
炉内经高温熔化成液体,然后倒入模型中,待温度下降后,铜液在模
型中就凝成了人所要求的器物,拆除范便得到了成品。
商代晚期的铸铜工场遗址已经在河南安阳发现。对于周代以来的
青铜器冶铸已有初步了解。
一块重约 17.8 千克的铜矿原料曾被发现,是不含硫的孔雀石(氧
化铜),矿砂中夹杂着赤铁矿。熔锅是一种红黄色的陶质器,发现这
种熔炉的农民称之为“将军盔”。熔锅可以达到装 12.7 千克铜液的容
量。冶炼青铜需要的热度是 1000 摄氏度左右,这样高的温度,可能
有鼓风炉的设备,燃料是木炭。
青铜器的范是陶制的,由多块拼成。一部分称为外范,上面铸有
花纹,外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外面;一部分是内范,在翻铸时
形成铜器器形的内面。外范和内范全部拼合在一起时,内外之间空隙
部分,留待铜液填充而形成所要制作的铜器。所以,范上的凸凹和左
右与实际器物上的凸凹和左右应恰恰相反。在安阳曾发现很多陶范和
为了制造陶范所用的“模”。模就是模仿铜器实际的形状,为制范而
做的坯型。
直接用陶范翻铸铜器是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一般方法。花纹和文字
都是铸出来的,不是刻的(战国时的文字有刻成的)。但商代已有多
种铸造办法,例如两次铸法创造了铜器上的提梁或链条,特别是链条
的铸造,是金属熔冶技术上的重大发明。
蜡模法——在翻铸结构较复杂或镂空的装饰时,范型的设计比较
困难,往往内用蜡模,外加湿柔陶泥涂墁,干后自然成为范。然后加
20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