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P. 38

古代石器制作和形式的发展过程,由不固定的形式进步为固定

           的,由不整齐的进步为整齐的,由非对称的进步为对称的,由随意拾
           来的原料进步为特别采择的原料,都是经过悠久的岁月和在不断的劳

           动生活中发生的。石器的演进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反映了人的手的进
           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代石器在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实践之后,产生了“美”的形式,
           这一点可以在玉石工艺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中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这是中国古代美术的独特成就。
           玉,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或称翡翠)。古代较常见的是软

           玉,硬度是六度半到七度,不易受磨蚀,有绿、乳白、黄、红、黑、
           青等色,呈玻璃状光泽,不透明,触之有冷而柔的感觉,叩之有清脆

           的声音。但古代称之为玉的矿石,不限于合乎近代矿物学规定的一种
           矿石,一般好的矿石,所谓“美石”(坚硬有光泽、有色彩)都可以

           称为玉,作为制作原料。现在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如甘肃仰
           韶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就有玉石器物,不是作为单纯的劳动工具,

           而是可能同时作为一种在形式上有诱人力量的美的对象而存在。这些
           玉石器物的原料都可能是从相当遥远的地区经过交换而获得的。在青

           铜时代的殷墟遗址和战国时代遗址发现的玉石装饰品,更达到了高度
           精美的程度。

               古代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镇圭、笏、璧、环、瑗等。这
           些玉器,据古代典籍中的记述,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

           中,都有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很多玉器的形式是因袭了劳动工具的
           形式。



           10   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