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1984
P. 33

三、晋魏六朝


                    汉的文化艺术经过大劫延续到了晋初,因为逐渐有由西域进入的外来
                影响,艺术作风上产生了很多新的因素。在成熟的汉的手法上,发展了比

                较和缓而极丰富的变化。但是到了北魏,经过中间五胡乱华的一个大混乱

                时期,北方外来民族侵入中原,占据统治地位,并且带来大量的和中国文
                化不同体系的艺术影响,中国的工艺和建筑活动,便突然起了更大的变化。
                    石虎和赫连勃勃两个北方民族的统治者进入中国之后,都大建宫殿,

                这些建筑,只见于文献记载,没有实物作证,形式手法到底如何,不得而

                知。我们可以推想木构的建筑,变化很小,当时的技术工人基本是汉族人
                民,但用石料刻莲花建浴室等,有很多是外来影响。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建都在大同时凿了云冈的大石窟寺,最初式

                样曾依赖西域僧人,所以由刻像到花纹都带着浓重的西域和印度的手法情                                          一三

                调。迁都到了洛阳之后,又造龙门石窟。时中国匠人对于雕刻佛像和佛教
                故事已很熟练,艺术风格就是在中国的原有艺术上吸取了外来影响,尝试
                了自己的创造。虽然题材仍然是外来的佛教,而在表现手法上却有强烈的

                中国传统艺术的气息和作风。

                    建筑活动到了这时期,除却帝王的宫殿之外,最主要的主题是宗教建
                筑物,如:寺院、庙宇、石窟寺或摩崖造像、木塔、砖塔、石塔等等,都
                有许多杰出的新创造。希腊、波斯艺术在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又由佛教传

                到中国来。在木构建筑物方面,外国影响始终不大,只在原有结构上或平

                面布局上加以某些变革来解决佛教所需要的内容。
                    最显明的例子就是塔。当时的塔基本上是汉代的“重屋”,也就是多层
                的小楼阁,上面加了佛教的象征物,如塔顶上的“覆钵”和“相轮”(这个

                部分在塔尖上称作“刹”,就是个缩小的印度的墓塔,中国译音的名称是

               “窣堵坡”或“塔婆”)。
                    除了塔之外,当时的寺院根本和其他非宗教的中国院落和殿堂建筑没                                            建筑
                有分别,只是内部的作用改变了性质,因是为佛教服务的,所以凡是艺术、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