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1958
P. 69
二、激烈的争鸣
这里着重介绍当时传下的三篇哲学著作,代表三种不同的态度。
《庄子·天下篇》是以道家的眼光对当代各派思想的一个扼要的
叙述与同情的批评,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
《荀子·非十二子篇》是一种叙述不清的武断批评。荀子将当时
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
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这种说法,实际上
就是主张封建专制政体下的思想统治。但他的批评逻辑混乱,立论过
于主观,而到最后,连“贱儒”这样的侮辱字眼都用上了,可见当时
争论之激烈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
《韩非子·显学篇》站在国家的立场,专事批评势力最大的儒墨
二家,附带地也显现出地位重要的法家思想的轮廓。
中国史通览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