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1869
P. 17
这张演化分支图依次显示了恐龙形态类、原始蜥臀目、兽脚亚目和中生代鸟类的最主要分支。图中显示的是每个生物分
类群中已知的最古老的标本所处的时期。
布罗戴维鸟科
雁形目
雌驼龙亚科 新鸟类
潜水鸟科
黄昏鸟科 鸡雁小纲
小驰龙亚科
今鸟亚纲
似鸟龙科 阿瓦拉慈龙科
窃蛋龙科
黄昏鸟目
近颌龙科 半鸟亚科 长翼鸟科 渤海鸟科
镰刀龙科 松岭鸟科
尾羽龙科 近颌龙超科 扇尾类 红山鸟科
镰刀龙超科
今鸟形类
孔子鸟科
恐手龙科
反鸟类
窃蛋龙下目 鸟胸骨类
似鸟龙下目
尾综骨鸟类
伶盗龙亚科
小盗龙亚科 真驰龙类 始祖鸟科
阿瓦拉慈龙超科
擅攀鸟龙科 驰龙科 伤齿龙科 初鸟类
近鸟类
镰刀龙下目
手盗龙类
林奈系统 分支系统
林奈分类法早于克拉底分类法,它是由卡尔 · 冯 · 林奈于 1758 分支学(也被称为系统发育分类学)被用来了解恐龙
年创建的。在这套方法中,一个大分类群包括了其他更小的分类 的演化关系和组成它们的类群。它严格定义了共享的派生
群,同时,小分类群里还包含了更小的分类,就像一个便于文件 相似性(共有衍征)。我们在研究中整合的资料越多,就
分类的文件夹。每个大分类无一例外被命名,并且以严密的格式 越能反映真实的系统发育情况。有时我们不能排除问题的
进行分组。 存在,这是因为许多恐龙化石常常保存得不完整,或其处
这套方法沿用了很多年,用于对现有的生物进行分类,但随 于未成年状态,或者夹杂着其他个体的化石。所有这一切
着遗传学、古生物学和解剖学新的系统发展及知识的不断扩展, 导致并非所有的种类都可以被置于演化树上确定的位置,
这套方法被分支系统学所取代,后者更加精确,还包含了林奈系 我们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再来解决留下的疑惑。就像对
统的很多理论成果,如双名法,并且其中某些大分类群就是林奈 于现代鸟类,除了能研究它们的完整骨骼结构以外,我们
系统中的某些科。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当以教育为目的, 还有额外的资料,比如,DNA 序列和生化数据。
向非专业公众展示一定数量的生物时,或者涉及细分专门的学科, 最后,所有获得的数据都可以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显
比如进行恐龙研究时,林奈分类法仍然是有用的。 示,上面放置的节点表示一个共同的祖先的存在,演化出
了不同的分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