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1971
P. 56

028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汉高祖(公元前 202 年)奠都长安,本秦离宫,城狭小,萧何据龙首山
                                                                              [1]
            冈建长乐;嗣营未央,就秦宫而增补之,六年(公元前 187 年)城乃成 。城
                                                                                 [2]
            周回“六十五里”,每面辟三门,城下有池周绕,“石桥各六丈,与街相直” 。
            城之平面不作方形,其南北两面俱非直线。盖营建之始,增补长乐、未央,

            城南迂迥迁就,包括二宫于内,而城北面又以西北隅滨渭水,故顺河流之势,
                                                     [3]
            亦筑成曲折之状,后人乃倡城像南北斗之说 。
                 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乐、未央、明光、长信、桂宫及北宫六处;有
            九市、百六十里、八街、九陌。市楼皆重屋,又有旗亭、令署、里门、弹室

            之设。城中地广人稀,故道、衢、里、市均宏阔,而公卿田宅得求穷僻处,
            不乏城市山林之趣。宫阙之间,民居杂处,“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

            以居贫民。”全城之布置,既未遵古礼对称均齐之法,亦未若后代之有皇城宫
                                            [4]
            城区分内外,实为历代都邑之变体 。
                 萧何营建长安,因秦故宫以修长乐,据龙首山以作未央。惠文景之世,
            均少增作。至武帝时,国库殷实,生活渐趋繁华,物质供应与工艺互相推动,

            乃大兴宫殿,广辟苑囿。在长安城中,修高祖之北宫,造桂宫,起明光宫,
            更筑建章宫于城西,于是离宫别馆,遍于京畿。此后王侯贵戚更大治府第,

            土木之功乃臻极盛。
                 汉代之称“宫”者,大都指由多数之殿乃至其他台榭阁廊簇拥而成之集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