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陪
孩
子
遇
见
美
好
的
自
己
与热情的故事情节。在叙事治疗概念里,很重要的是要先
把眼光对焦在人们“生命热情”的所在,也就是人在做哪
些事情的时候,眼睛是发亮的,笑容是满足的。
不过从孩子发展的概念,或文化对孩子的期待角度来
说,我们习惯不去关心孩子的“热情”在哪里,而是关注
孩子“应该”会什么、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有用的。大
人对于孩子常有许多订好的“标准”,这些标准代表着“主
流”文化的观点与要求。
比如,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会背英文字母A到Z,是
“厉害”;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开始认识一些字,也是“厉
害”。因为这些“厉害”,在大人的眼里是“有用”的。然
而,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花了许多时间,把家里的凳子摆
成“乐器”,享受又投入地打鼓,却不愿意花同样的力气去
认字、背英文字母,就可能会被评为“可惜”。但那却是孩
子在五岁的生命时光里,非常独特的能力与热情。
如果我们把“在地性”与“主流”比喻成两种截然不同的
视野,那么往“在地性”的视野望去,常可窥见孩子们的天赋
与美好;往“主流”的视野望去,许多活得和主流期待不同
的孩子,生命中似乎只剩下不足与问题。在这样的眼光之下,
孩子的生命只会日渐干枯,如何有力量走向健康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