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记忆中,她的父亲母亲,虽是夫妻,但更像老友。两人

相敬如宾,一辈子不曾吵架。那个年代夫妻不吵不闹的也不少,

但女子多半委曲求全,一味迷信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不想也不

敢与丈夫争执。但是杨绛的父母不同。他们是彼此真正的知己,

无话不说,而且不准孩子插嘴,仿佛生怕破坏他们之间的温柔似

的。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杨绛说:

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

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

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

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

Jean de La 

Bruyère)《人性与世态》(Les Caractères)。他们的话时断时
续,我当时听了也不甚经心。我的领会,是由多年不经心的

一知半解积累而得。

之后,父亲重做律师之时,他也愿意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详

细讲给母亲听。始末过程,事无巨细,还会一起分析、讨论。或

许,只有像杨荫杭和唐须嫈这般相敬如宾、恩爱不移的一生一世,

才真正算得上是中国夫妻的典范。耳濡目染之中,父母和睦的一

辈子也对杨绛将来的婚姻态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没有当初的杨荫杭和唐须嫈。

或许也没有后来的钱锺书和杨绛。

杨荫杭病愈之后,一家人便搬离了沙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