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
二
〇
教鞭敲打学生。不知是否因为杨荫杭声名在外的缘故,杨家的几
个孩子竟从未挨过打。好在,校长性情温和。
杨荫杭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对择校问题也很慎重。因此,
在大王庙小学杨绛只待了半学期,便和三姐一道,追随大姐去了
上海启明女校。由于二姐在上海病故的原因,母亲很不放心,但
是父亲认为,启明女校教学质量好,杨绛小小年纪也明白道理,
不肯再回大王庙小学。
其实,杨绛很怀念大王庙小学的这段经历。她还以《大王庙》
为题写过一篇文章,她写道: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
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
在大王庙里。”这篇文章作于1988年8月。杨绛已经七十七岁。
说回这间宅子,因它临河而筑令一家人饱尝了河鲜之美。杨
荫杭十分钟爱“炝虾”,所谓“炝虾”就是将生鲜小虾洗净,蘸
料生食。常听长辈说“祸从口入”,生食河鲜到底是有隐患的。不
久,杨家几口人也未能躲过这个劫,除了杨绛,都先后生病,好
在并不严重。唯独杨荫杭,一病不起。
杨荫杭的薪资是全家的生活来源。他这一病,卧床半年多,
纵是唐须嫈殚精竭虑,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家中依然陷入拮据。
幸好,杨荫杭的两位故交伸手援助,家中窘困方才有所缓解。一
位是当年与他一同留日的好友杨廷栋,一位是当年与他一同留美
的同窗陈光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