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〇
壹
从
前
轮船抵达上海,一家人转乘“拖船”前往无锡。所谓“拖
船”,就是一种由领头的火轮船拖带的船。一艘火轮船可以拖带数
条小船,依靠火轮船的动力航行。说来奇巧,杨绛的七妹离开北
京的时候还是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如今竟突然脱口带有无锡口音。
两天拖船坐下来,他们终于重归故里,到了家乡无锡。回到
无锡,一家人没有住回昔年的老屋,而是单独在沙巷租了一处宅
子。宅子临河,破旧简陋。然而,对这一家人来讲,这里却是他
们执手并肩踏上各自人生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据说,父母起初并不满意沙巷的住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当
时钱锺书家租住的地方另觅住处。那时候,小小少年与小小女童,
也不过是身在两个世界匆匆打了个照面。或许,连一个照面都没
有。只是,有了这段因缘际会,着实令这一双旷世伉俪的故事更
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
谈到这件往事,杨绛曾说:
“我记不起那次看见了什么样的房
子或遇见了什么人,只记得门口下车的地方很空旷,有两棵大树;
很高的白粉墙,粉墙高处有一个砌着镂空花的方窗洞。锺书说我
记忆不错,还补充说,门前有个大照墙,照墙后有一条河从门前
流过。”
安居无锡沙巷的这段时光,杨绛在离家不远的沙巷口大王庙
小学就读。学校十分简陋,庙堂改建,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小
学初中四个班约八十个孩子挤在仅有的一间教室里上课。老师姓
孙,光头,水平不高,连“子曰”的意思都弄不明白,还常手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