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去百花山采集植物标本,出门六七日才回,被晒得黝黑。

在北京的那几年,对幼小的杨绛来说,多半都是绵密的温柔

和悠长的童趣。挫折和跌宕是大人的事,而她尚未领悟苦难之分

毫,只是枕在父母宽厚的臂膀之中来回摩挲。父亲和母亲便是她

踏蹈的整个尘世,便是她触抚的全部人间。

此次重回北京,他们租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女子。这是杨

绛第一次见到真正梳旗头、穿旗袍、踩花盆底鞋的满族人。小小

的杨绛将一切看在眼中。父亲问她要不要穿这种高底的鞋子,她

认真思索一番之后认真地答道:要。

她慢慢明白,什么叫作美了。

后来,杨家搬去了西城东斜街25号。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杨

绛正式接受学校教育。先是入第一蒙养院学前班,后转入辟才胡

同女师大附属小学。当时,杨绛的三姑母便在一墙之隔的北京女

子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杨绛曾说,她童年的记忆也正是从这里

开始。

杨绛父亲兄弟姐妹共六人。杨绛的大姑母排行老大,老二是

大伯父杨荫溥,老三是父亲杨荫杭,老四是二姑母杨荫枌,老五

是三姑母杨荫榆,老六是三叔父杨荫樾。在杨绛的印象中,童年

的时候自己也是一个三姑母喜欢的孩子。不过,长大之后她与三

姑母并不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