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表面之下

我们的探索之旅从地表最微小的东西开始,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系列物

质——从晶体,到蝴蝶翅膀、细菌、病毒、维生素、酸、黏膜、昆虫,再到手背上

的毛囊包含在内。这些图片均由高精度仪器记录,按照放大倍数进行排列,有些进

行了人工染色方便观察。所有图片都展示出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错综与美丽。

人类已知的所有物质均由

92种天然存在的元素构成,如氧、碳和氢。这些微小

的构成单元通过基本的物理力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液体、气体和固体。经

过上个世纪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使用功能强大的仪器设备,将通常肉眼无法看到

微小的粒子,在放大几百万倍之后看到具体的形态与痕迹。

尽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直到

20世纪,人类才发明出不

受透镜和光线限制的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需要光线照明,而电子显微镜则通过电

场或磁场发射电子束,放大倍数更高,聚焦能力更强。

1966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

显微镜(

SEM)产生的图像分辨率和透视度更高,而1982年发明的扫描透视电子显

微镜(

STEM)下已经能够看清楚单个的原子。

原子聚集成分子,分子聚集形成生命单元,如携带个人基因的染色体。以上这

些物质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成为生命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当然也构成了所有生物的

生命基础。有些微生物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如变形虫,而人类则是由大约

50万亿

个细胞构成,其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