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2%

在我高中的时候,同龄人大多集中在1989年和1990年这两

个年代,大家只知道彼此是同龄人,不知道彼此是两个年代的人。

也没有人刻意去搞什么分裂,说我是“八零后”,你是“九零后”。

一个1989年的“八零后”和一个1990年的“九零后”,两个人都

是吃卜卜星看《灌篮高手》长大的,实在不知道彼此有什么区别,

所以在生活中我从未被别人称作“九零后”,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

己也会被打上这个烙印一样的标签。

我第一次被明确称作“九零后”是在2008年,那年我18岁,

念高三。2008年3月中旬的时候,《萌芽》杂志官网上挂出了四月

杂志的预告,在长篇连载栏目里,写着“‘九零后’魏天一全新登场”。

在那之前我几乎没有在任何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也没有获得任何文

学奖项,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新人。“全新登场”四个字也算名至

实归,但却总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墨重彩的马

戏团小丑,尤其是前面“九零后”那三个字,真是让我有说不出的

别扭。

那一年《萌芽》杂志推出了很多“九零后”的写手,我和赵天宁,

丁楷槟分别是2008年6月、7月、8月的萌芽之星,而我们三个

的共同点除了都是萌芽杂志的作者之外,就只剩下“九零后”这个

标签一样的存在了。

再到后来出书,书上印着大大的“‘九零后’作家”的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