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的
伪
装
85
第四章
梦中虚伪的顾忌
梦的伪装这一发现在其他方面也成立,故其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我们知
道有些梦很明显就能看出是某种愿望的满足,但是当这种愿望经过“伪装”
难以辨认时,就表明梦者对这个愿望有所顾忌,所以只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
把这个愿望表现出来。对此,我将在社会日常人际交往现象中找出一些相似
的例子。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惯用很多虚伪客套;例如,两个一起工作的同
事,如果两人的地位从平等转变到其中一个人地位升高,掌握某种权力,那
么另外一个人对有权力的同事就必定会渐渐地产生顾忌,所以他不得不伪装
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也就说,他必须戴着一副假面具。还有,我们平常待人
接物所讲究的礼节实质上也就是这种虚伪。如果为了更真实地释梦,那么我
很容易因为揭开假面具进行自我剖析而陷入尴尬境地。为此甚至连诗人们也
在质疑这种虚伪的必要性:
“你所知道的那些真实最高真理,却不能直接地告
诉学生们。”
同样,政论作家因为顾忌到执政者的权力,会不得不把不开心或真实
的事情隐藏起来。如果他勇敢地直接披露出来,那么政府肯定会对此进行制
裁——如果是口头宣传的,事后会被警告或禁止再“造谣”;如果是文字书
籍,那么也会禁止印刷销售。所以作家为了避免检查阻碍,就必须对其言论
作一定程度的伪装,伪装不是完全不披露以保全自己,而是把被反对的观点
放到改装后文字中暗示,间接表达代替直接披露。比如,他会用两个中国清
朝时期官吏的恶劣行径,来暗讽他所要抨击的国内有问题的官员。审查越是
严格,作家们就会使用更夸张的掩饰方法来让读者了解其真正的意义。
我们梦中的伪装和审查下作家们所作的伪装是很相似的。因此,我们可
以假设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两个心理步骤,或称为“倾向”系统。第一个
就是梦的愿望,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从而形成了梦的“伪装”。
问题是,这第二个心理步骤是根据什么权威性的标准来检查?因为我们
需要对梦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梦的隐意,而梦醒之后我们所意识到的只是梦的
原意,所以我们这样设想:
“凡能被我们意识到的,必须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
的认可,否则就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直至到它
满意为止,才能够进入意识的境界。
第
6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