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的美国历史杂志上以圆桌会议的方式有选择地刊出,四年
后又以论文集的方式集中发表。这些学者的一个比较共同的特
点是,他们大多深切体会到种族歧视和隔离下黑人的悲惨境地,
亲身经历过民权运动的洗礼(但不是运动的积极分子),具有一
定的现实关怀,又在大学中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特别注重史
学研究的学术性。因此正是由于新一代学者的出现,美国学术
界对金的研究开始经历从制造神话到实事求是论述的转变。在
资料运用上,大量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得到广泛运用,例如联邦
调查局的档案不断解秘并被挖掘出来,金的各种著作、演说和
布道也被编辑出版,由克莱伯恩·卡森(Clayborne Carson)教
授主持的、最为学界瞩目的浩大工程《马丁·路德·金集》的编
纂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大量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得以披露,
这对澄清“金神话”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具体解释上,学者
们基本能抛开自己主观好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量做到客观
公正。
这一时期马丁·路德·金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的设立,导致了一波金研究的新热潮,
先后又出版了好几部马丁·路德·金传记,这包括大卫·盖洛
(David J. Garrow )获得普利策奖的《背负十字架:小马丁·路
德·金与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亚当·费尔克拉夫(Adam
Faircloug)的《重塑美国的灵魂: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与小马
丁·路德·金》和泰勒·布兰奇(Taylor Branch )的《分水岭:
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1989年获得普利策历史奖)等。
3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