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在华盛顿制造的声响多,但的确让经济萧条灾难的情势好转了一大步。1934 

年的春天,迈克·金接任埃比尼泽教堂神职人员已经两年多,他要求教会成员把

他送去欧洲、非洲、圣地巡游一整夏。在那种艰难时期,这是连当时最富有的人

都会嫉妒的旅程。一位黑人佃农的儿子居然实现了这种梦想—而且就在他找到

第一份全职工作,掌握基本读写能力不久—这简直比“美国梦”还让人羡慕。

在小迈克尔·金只有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离开教堂、三个孩子、妻子以及

岳母,登上一艘远洋客船前往法国;从巴黎搭乘火车去罗马,穿过地中海去往非

洲的突尼斯,从那里横穿北非去往埃及首都开罗。结束了在埃及的旅程后,他穿

过尼罗河很快进入圣地。在那里他游览了《圣经》中提到的耶路撒冷的一些著名

地点,比如耶稣诞生地伯利恒。之后他乘船返回欧洲,去参加在柏林举行的为期

一周的世界浸礼会联会。对金来说,这为他辉煌欧洲之旅画上了最完美的句点。

他坐在从全世界各国赶来的代表中。过去的历史和当今之事所带来的激荡情绪弥

漫着整个柏林会议。金和与会的牧师不仅听到有关暴躁的德国新首领阿道夫·希

特勒的消息,还前往一些宗教历史遗址,比如马丁·路德曾经攻击大公教会的地

方,以及后来重浸派攻击路德的地方。

迈克尔·金牧师在1934 年8 月胜利回国,《世界日报》向亚特兰大所有黑人

宣布这场胜利,大标题为:

“热烈欢迎牧师金赴欧归来”。这篇报道列出了埃比尼

泽招待会上所有发言人的名字—他们对他大加赞美、为他奉上各式佳肴。这是

金的时刻,他人生中的分水岭。他为纪念这个重大时刻,把自己的名字从迈克改

为马丁,正式更名为马丁·路德·金。为了保持一致,他把自己儿子的名字改为

小马丁·路德·金。

改名对于金来说,算是青年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他来说,这标志着对未来的

伟大憧憬,无论是在宗教上还是种族上,都是一份有关光荣传统的身份声明。在

宗教历史上,更换名字是常有的事,大家通常认为换了名字就像换了身份,就像

重焕新生一样。雅各布变为以色列,扫罗变为保罗,西蒙变为彼得,每位新上任

第二章 洛克菲勒家族和埃比尼泽教会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