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生,要学会为自己留后路 

071

/

有一次,一位老人的儿子也跟随佛陀出家了,他咽不下

这口气,于是怒气冲冲地去找佛陀,不由分说地咒骂起来。然

而佛陀只是静静听着,直到他安静下来,才平和地问:

“老人

家,您的家中平时总会有亲戚朋友来访吧?”

“当然,那又怎样呢?”

“您会以酒食款待客人吧?”

“那是自然的事。”

“如果客人不接受款待,那些菜肴应该归谁呢?”

“如果他们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当然归我呀。”

“您刚才骂我的话,我决定不接受它,所以劳您再带

回去。”

听到这儿,老人感到十分惭愧,当即向佛陀认错。佛陀

接着开导他说: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当是没有嗔心的。如果以

嗔报嗔,以骂还骂,只会造作口业,并不见得聪明;如果从自

己开始断绝恶语,不对他人恶语相向,就能停止痛苦,不但调

伏了对方,也调伏了自己。”

佛陀的一番话打动了老人,老人这才明白难怪有那么多

人愿意追随佛陀出家。

我们的愤怒其实指向的是自我。当我们在受第一支箭的

伤害时,选择反射一箭,发泄嗔怨,无疑使我们自己又再受第

二支箭的毒害。只有先拔除自己身上的箭,才能疗愈伤口;只

有打破对念头的强烈执着,才能转化愤怒。

如何转化呢?首先,我们要觉察到这种负面情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