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此为题外话,说修楼人。

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鲁肃为人豪侠,谋

勇于当时乱世中,卓尔不群。早在诸葛亮初出茅庐前七年,就曾预言天

下必将三分。历史的残酷,于诸葛身上又得以鉴证。煌煌一部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把“三分天下”的天才眼光,就这样硬生生移植在孔明头顶,

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智性传统。文化的强大,连历史往往也只能自叹弗如。

鲁肃在当时叫巴丘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

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需,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于是,

岳阳楼的前身,不图享乐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

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

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七一六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没

落权贵、被贬中书令张说。比之鲁肃,张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小很多,

但在唐开元年间武则天主政期,张说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从现今留存

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里两句“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敢

于当朝顶撞武氏内宠。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事。

“伪证案”没给张说引来灭族杀身的横灾,却给岳阳楼带来了重生。

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建鲁肃阅军楼的宏大工程。先名旧楼为

“南楼”,后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整日里与一群文人雅士们在楼上饮酒作

诗,赏湖观景。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谪的朝廷命官,一个失败的男

人,在洞庭湖上,面对被雨打风吹近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

骇浪濯洗拍打了快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凤凰涅槃重生

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和檩木加入打磨、构架,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

在什么都敢做的时代,敢不做

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