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和艺术性,永远不能混杂在一起。
然而,对于仓央嘉措,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的
兴趣不在诗人,不在诗歌的艺术,而在诗歌传达的内容,或者说是
他们希望理解的内容——情欲。
就好像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研究《钗头凤》的艺术性,但却有很
多人八卦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一样。
这才是这些诗歌流传的真相,也才是《信徒》张冠李戴的真
相——将一位地位尊崇的活佛与情欲联系起来,进而津津乐道,才
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心理,哪怕这种心理的基调是颠倒黑白。
所以,对于仓央嘉措的真实生平是有一个解释的必要了——他
是不是一个浪子,是不是半夜溜出去私会情人,直接关系到我们如
何理解诗作中貌似“情欲”的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苗欣宇用解密的方式,对仓央嘉措的生平进行
了梳理和评价;而另一位作者马辉,则用现代诗歌艺术的手法,对
仓央嘉措的诗歌进行了重译。
这些梳理与重译的基础,只能是历史,只能是还原仓央嘉措作
为一位政教领袖的身份,只能是他的诗歌原本(姑且这么说)传达
的内容,自《诗镜》问世以来的美学体系,以及现代诗歌发展至今
形成的艺术理念。
而更为显而易见的是,在我们的仓央嘉措诗集中,没有,也永
远不可能有《信徒》。
苗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