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五”,书名为《第六代
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
它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先河。此后,有1932年刘家驹译
本、1939年曾缄译本和刘希武译本等。而且这几个版本间也有互相
影响的痕迹,其后的版本几乎都是以上版本的“润色本”。
而在这些版本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那一天,那一月,那
一年”。
但它的流传确实太广,让人以讹传讹,直至今天。可以预见的
是,它还会被继续误传下去。
二、放归阳春白雪,享受朴素自然
引领仓央嘉措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是一本叫作《诗镜》的著
作。在有关仓央嘉措的文献中,记载了他从小学习这本书的经历。
《诗镜》最早是古印度的一部梵语作品,作者为檀丁。13世纪
初期,藏族学者贡嘎坚赞将其译介到藏地。后来,经过数代藏族学
者的翻译和重新创作,《诗镜》最终成为藏族自己的重要美学理论著
作。这部著作大致可以分为诗的形体、修饰和克服诗病等三个基本
内容。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本诗歌创作指南,尤其
在诗歌写作方法的修辞学方面有极大的实用功能。可以说,它是藏
族诗学体系的根,是奠定藏族诗歌创作技法与风格的源头。
由于这本书的译介,藏族文学在诗歌领域产生了一次变革。此
前,藏族诗歌领域流行的是“道歌体”和“格言体”;受《诗镜》的
理论体系影响,此后形成了“年阿体”。
仓央嘉措为什么要学习写诗呢?是他的个人爱好吗?他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