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从三段文字的细微不同可以看出,它业已经过修饰。其原本最

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而是一张

叫作《央金玛》的唱片。

所以,它是首歌词,它的名字叫《信徒》。

而在这张由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的唱片中,还出现了另一首歌,

名字叫《六世达赖喇嘛情歌》。

第一次张冠李戴,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信徒》这个名字渐渐

不被人知晓,而将其歌词冠以《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题目。而那

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

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并经过了删改和添

加,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第二次张冠李戴,则完全是在第一次文字误会上做出的有意行

为。这次是一支在青年群体中较有影响的乐队的重新演绎,将朱哲琴

的两首歌——《信徒》与《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融合在一起,并加

入了另一首真正的诗歌,形成了一首新作,叫作《仓央嘉措情歌》。

据说,这种大杂烩的拼盘歌词,也曾经由某位年轻的活佛演唱过。

于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成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

部分——虽然,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其实,如果仔细比照《信徒》与业已被学界认定的《仓央嘉措

情歌》,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它们的文字风格完全不一致。《信徒》

的修辞之复杂、意境之优美、文字之洗练,在《仓央嘉措情歌》中

完全找不到一丁点儿影子。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歌》,最早出版于1930年,汉文版本的

著作权为我国藏学藏语研究的前辈于道泉先生。这本书版本名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