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访印度的中国国家总理周恩来近距离拍照。马克还告诉我,正是奥斯特罗鲁格
伯爵帮助他拿到了周总理特批的中国签证。
1957年1月1日,马克·吕布从香港海关步入罗湖口岸。彼时,“百花齐放”
运动正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时距离肖全出生还有两年。多年之后,马
克在讲述他的壮举时仍带着骄傲的神情:
“我的两个哥哥都是产业领航者,一位是
斯伦贝谢石油公司的老板,另一位是达能集团的老板。他们已经习惯于对他们的
朋友说我不干什么正经事。有一天,我告诉他们,上周我与毛泽东一起吃晚餐,
他们不相信,直到我给他们看了我拍摄毛的照片!”
1965年马克再来中国时已经是“文革”前夕,他在北京拍下《琉璃厂古玩
店的窗户》那幅再次载入摄影史的作品时,肖全才6岁。当马克1971年第三次
来访,抓拍到周恩来竖起两根手指做V状的肖像时,肖全还在读小学三年级。从
1980年起,马克·吕布几乎每年都来中国,捕捉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而
当时肖全正在北京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兵役。当马克·吕布脖子上挂着两三台徕卡
相机漫步街头猎取影像时,20岁出头的肖全花了180元人民币给自己买了第一台
相机—Seagull海鸥205。1980年
Arthaud出版了马克的第二本中国影
像画册《中国快照》,在前言中他写道:
“我是摄影师,而不是汉学家。我在中
国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
还喝了很多茶,听了很多当时官方冗长
的报告……所到之处我看到并喜爱这些
美丽的面孔、工具上的陈年铜绿、浩瀚
又有些奇特的景观,到处都有一种尊严,
取代了上世纪几乎整个民族的耻辱。”
马克·吕布送给肖全的《中国快照》摄影画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