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第一章 | 老爹上了大江轮
一颗颗地留在舌尖是小孩子的最爱。咸浆要过了30年后,我到了大
陆打工后才发现居然有人喝咸豆浆,真是难以理解。
不知是媳妇还是女儿就管包子馒头,以及算账收钱,全家数她
的身影最忙,老爹儿子都有固定岗位,只有她在十坪不到的空间里转
来转去。
卖油条烧饼的隔壁是卖面的,两家中间夹了个孤零零卖粢饭团
的老太太,老太太没有店面,就是那么一个人蹲在两家中间。说是
老太太其实听说也不过四十来岁,可是脸上风霜皱纹看起来可不止
六七十,也不知是不是哪家大小姐因逃难遭罪,在众摊位中显得如
此沉默。
老太太面前就是一个盛饭的木桶,左手一条湿毛巾,上面放一张
塑料纸,客人到面前她也不开声,右手拿个饭瓢一勺饭就铺在塑料纸
上,静静等着客人说甜还是咸,是甜就撒一把白糖,是咸就加半根油
条一点萝卜干,双手一合就是一个饭团,不说一句话默默地递给客
人,空洞而浑浊的眼睛一直看着客人身后的远方。
村子里卖面的一般卖的都是阳春面,这是沿袭自江南一带的习
惯,本地人称之为外省面,和本地闽南居民喜欢吃的担仔面、米粉、
粿仔条不同。一把手擀面条丢进锅里加几片小白菜叶,水滚后捞起
加一勺猪油、少许酱油葱花就成了。阳春面分汤面和干面两种,汤
面就是面、汤一起,干面就是面、汤分离。东西虽然简单但是味道
奇佳,也不知道是不是儿时太饿显得什么东西都好吃的缘故?
有时候我揣着积攒了许多日子的零用钱,鼓起勇气往小店里一
坐,口中吆喝一声:
“老板,来碗榨菜肉丝面!”那真的是语惊四座。
看到其他客人纷纷侧目,露出羡慕嫉妒的神情,我那个顾盼自雄啊,
就好比现在的暴发户炫富一个模样。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里,榨菜
肉丝面已是眷村里最高享受。由于村民90%都是四川人,红红的辣
椒,黄黄的榨菜,配上白白的肉丝,在面上加上那么几撮,面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