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我在宝岛长大 

 I grew up in Taiwan

当时是怎么盖的村子:就是画格子,中间是一个操场,一条马路,旁

边切成若干小块分出去,让各家自己建。不过所有的房子建得一样,

大家先衡量分到手的这块地,如果有大树的话就非常好办了,拿它当

柱子,部队有盖营房剩余的材料就去拉回来,料不够自己想办法凑,

铁皮从部队拿,所以只要是部队剩余的物资,官兵二话不说自动往村

里面拉。美援到哪里去了?第一自然优先盖营房,其次才轮到盖眷

村。然后各家再东拼西凑,买篱笆编起来,两个柱子往中间一立,然

后再糊上石灰泥、稻草秆就是墙,就成房子啦。台风来了,房子顶上

再压上一大堆砖块。记得小的时候我家的墙就都是泥墙,拳头就能打

破的那种。

我父亲那个时候是校级军官,所以我家跟士兵的眷属是分开的,

有一个院子,院子就是篱笆围的。我很清楚地记得篱笆是不要钱的,

台湾的竹子特别多,眷属跟周围的农民一买就是一大堆。大家利用周

末来盖房子,就这么弄好了住进去。后来我母亲去工作了,做衣服,

有钱了,我家的房子才开始慢慢翻新了。

后来眷村基本上都被拆了,在我上大学时就拆光了,而当年,我

们村还是眷村的样板。全部拆光以后就开始建公寓式住宅,分配到每

一家。

06. 

用房子安营扎寨

有机会从天上往下看的话,眷村的房子就像是部队在安营扎寨一

般,个个整整齐齐的,不同的是帐篷变成了一个个方块房子。

崇诲新村不大,就是那么百来户,因为台湾空军本来人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