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推荐序
把四处挖出来的番薯丢进坑里去,然后众人一起动手动脚把窑给
踩平了,番薯就埋在土里头闷着。土堆上头要插一根刚拔下来的
草,等看到草蔫了,番薯八成是熟了。”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让你忍不住地想要亲自动手
烤上一个番薯?
其实说怪也不怪,所谓文如其人,有趣之人才能写出有趣之
文。再有,看看台湾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安排你就明白了,除了第
一篇第二篇一定是孙中山或是蒋介石的文章,剩下的作者全是胡
适、蔡元培、朱自清、梁实秋、罗家伦、徐志摩、梁启超、钱穆、
余光中、陈之藩这样的文学大家的文学名篇。
这是一本从个人视角去透视大时代的书。龚显耀写眷村的生
活,写台湾的民俗风情,写校园民谣的兴起,流行文化的变迁,
写蒋介石去世,写他自己加入“救国团”、国民党,第一次“为党
奉献”,近距离接触台湾民主选举,参加“汉光演习”……无一不
是浸润着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正因为写自己的事,“唱自己的歌”,
所以生动,所以有趣,所以就把政治生活写成了童年趣闻,把历
史大事写成了少年糗事,把社会变迁史写成了个人生活史,水乳
交融,浑然一体。
读这本书,还让我纠正了不少错误认识,也得到了许多新知:
原来,罗大佑《童年》里的“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了
那把宝剑”,其实他们抢的不是宝剑而是机关图;原来,同仁堂原
本叫作乐家老铺,台北的同仁堂与大陆的不是同一家;出于敌人
反对什么我们就赞成什么的心态,蒋介石在1960年代推出了“文
化复兴运动”;为了逃避言论审查,当年台湾少年私下传阅的《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