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观

·

030

·

法》的枷锁。日本之所以要修改安保法案,就是因为它想重新成为一个政

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只有日本才可能在行动上配合美国。但是即便是加上

日本的力量,美国想要与中国进行一次长期的经济消耗战,可调动的国际

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国家利益派的这种战略调整不可能落到实处。

《反思对中国的大战略》虽然也是个重量级的报告,而且在美国的核

心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但只是在国家利益派最集中的外交圈、国防部

和部分强硬的议员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商业帝国派并不买账,所以他们

控制之下的美国主流媒体基本没有报道这篇报告,也没有出现公开的政

策大论战。要知道,美国在进行国策转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先通过内部

充分的讨论,并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深入讨论而展现出来,甚至是激

烈的辩论,这个过程必不可少。但是在对中国战略调整的问题上,媒体

却鸦雀无声,这么重量级的一个报告出来了,竟然很少被报道。这说明

反思中国大战略这件事,商业帝国派是完全不认同的。

美国媒体对南海问题的报道,基本属于热点新闻式的集中爆炒,而

不是国策调整之前那种分阶段、有重点、呈波次的深度报道,也没有系

统性地妖魔化对手。从2014年美国媒体对俄罗斯的报道中,我们可以非

常清楚地看出来,那是一种节奏感很强,带有系统性妖魔化的报道。但

在中国问题上,至少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趋势。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中国,两派还没有达成舆论上的

共识,这说明商业帝国派基本控制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导权,国家利益

派尚无力翻盘。

在看南海问题的时候,不要被这种短期的突发事件或者一个热点新

闻所干扰。一个国家要想调整国策,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一定需

要达成战略共识。如果两派之间达不成共识,这个战略就落不了地、成

不了型。所以对中国南海问题的喧嚣,充其量只是一个风波,而不可能

发展成“海啸”。国际总是有热点的,只要中国能够绷住了,确保不爆发

重大突发事件,国际热点是一定会发生转移的。国际热点转移之后,舆

论的兴奋点也会跟着移情别恋,国家利益派的激情将很难保持。冷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