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时事
·
029
·
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只要商业帝国派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拥有巨大的利益,
国家利益派就很难占据上风,这就决定了全面遏制中国的观点无法成为
稳定的大战略。
基于上述分析,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突然发难,属于国家利益派长期
压抑之后的间歇性发作,但两派的力量对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商业帝
国派仍然占优势,主导着大局,即便是国家利益派想翻盘也翻不动。
美国的商业帝国派和国家利益派这两派对中国并没有形成共识。而
美国大战略的前提是只有在两派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可能去调动国内
资源和国际资源打击对手;反之,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他们就无法去
调动这些资源。
四、国际社会对美国围堵中国的提议“光说不练”
在美国两派都没有形成国内共识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国际共识就更
不现实了。
欧盟经济困难重重,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经是怨声载道,再对中
国实施经济围堵,欧盟经济恐怕是真的吃不消了。
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看得很清楚,围堵中国没有收
益,只有亏损,特别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他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就是中
国,其自然资源都是向中国出口的,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考虑。如果美
国不能提供足够的补偿,大家也只好说一套做一套,面子上帮老大说话,
但同中国的生意照常进行。
至于东盟和印度,它们都期待着“一带一路”的春风雨露,还想借美
国之力增加要价的筹码,但真要在两国之间选边站,不让大家和中国做生
意,这等于是断了大伙儿的财路,没人会愿意真心配合。在亚太区域,唯
一的例外就是日本,因为日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摆脱二战之后《和平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