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红学

评点派

索隐派

特点:从《红楼梦》中的只言片语、

某人名、某物件、某场景、某事件

或某细节等出发,与历史生活中实

有的人物、事件进行联系,并加以

比附对照,进而追索出《红楼梦》

所写的“真内容”“真故事”。

主要观点:

王梦阮、沈瓶庵在《红楼梦索隐》

凡是以评点的方式对《红

楼梦》发表各种见解的红学研

究,都称为“评点派”。

其评点方式包括:

1

 在正文之上附着评批和圈点:比

如最早使用评点方式的脂砚斋、畸

笏叟等人,他们以原作参与者的身

份,对前80回作品进行了全面、

系统、深入的点评。其评语包括回

前批、回后批、眉批、行间侧批、

双行夹批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值。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王雪香评

点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张

新之评点的《妙复轩评石头记》、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

《八旗画录注》:

“光绪初,京朝士大夫

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

红学云。”从那时起,红学就专门用来

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了。二百多

年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不断深

入,红学也逐渐涵盖了研究作者的生

平家世,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艺术

审美价值、艺术创作经验,《红楼梦》

版本、探佚、脂评等方方面面。红学

可以从时间上划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两部分。旧红学以评点派和索隐派为

主;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先生发表

了《红楼梦考证》,把红学研究的主要

精力投入到考证作者家世经历以及版

本源流上,确证了《红楼梦》的作者

为曹雪芹,所写为自家之事,被称为

考证派。考证派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评

点派和索隐派,在红学上取得了主导

地位,人们就把胡适以后的红学称为

新红学。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王

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次运用西方

哲学和美学思想,对《红楼梦》进行

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完全不同于旧红

学,也属于新红学的范畴。此外,红

学的发展还形成了一系列分支,较为

重要的如专门研究《红楼梦》作者曹

雪芹的曹学、专门研究《红楼梦》后

40回佚著的本来面貌以及前80回原稿

与后40回续书差异的探佚学等。

四、红学研究的流派

26 图解红楼梦